查看原文
其他

广岛死神“伊诺拉·盖伊”内部照片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览中心中有一架刚刚修复的“伊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熟悉二战史的朋友都会知道,就是它在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实战原子弹。


这架B-29轰炸机退役后,被赠送给史密森学会(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博物馆机构),多年后,它被拆解储存在马里兰州保罗·盖博修复储存基地中。这架B-29轰炸机的飞行员保罗·蒂贝茨,用母亲的名字为自己的座机命名。


1995年6月28日,为了纪念原子弹轰炸广岛50周年,“伊诺拉·盖伊”号的前机身和一些部件在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1998年展出结束后便又存放回仓库。


在修复组装“伊诺拉·盖伊”号的问题上,长期受到来自日本的政治压力,该机一直以拆解状态保存。2015年8月18日,在二战结束70周年的时候,经过修复的“伊诺拉·盖伊”号终于组装完成,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览中心永久保存。


“伊诺拉·盖伊”号的驾驶舱,可以看到仪表都很简单。


透明机头的位置安装“诺顿”轰炸瞄准仪,这种高精度轰炸瞄准仪在当年可是属于绝对的“黑科技”。二战时美军轰炸机机组在接受诺顿瞄准仪训练之前,都会被要求进行保密宣誓仪式。



无线电员位置,因为“伊诺拉·盖伊”号的特殊任务,所以侧窗经过特别改进,透明玻璃比普通的B-29要小很多。


这架B-29安装了不少特别的电子设备。


导航员位置,他拥有一个特别的木制绘图桌。


机舱侧壁上有装导航地图的金属筒。


前舱通往后舱的通道,就在炸弹舱的顶部,下方的观察窗可以看到炸弹舱内部的情景。B-29在高空飞行时,座舱部分是增压的,而炸弹舱不会增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


登上木梯就可以爬进通道,通道内部有软质织物包裹,确保机组成员不会受伤。


通道顶部有鱼眼形透明观察窗。


俯视炸弹舱,可以看到安放原子弹的特别挂架。


“小男孩”原子弹就曾经挂在这里,下方的舱门打开后,就投到广岛上空,并在550米高空自动引爆,当场造成约7万人死亡。到1945年年底,据估计因烧伤、辐射和相关疾病而死亡约9~14万人,到1950年止,由于癌症和其他并发症,共有20万人死亡。


后舱比较宽敞,会安放床铺供机组成员休息。


增压舱口。


后舱也有很多电子设备。


这个圆形舱口通往后舱,非增压时候才会打开,尾炮手只有这时才能通过这里前往机尾的射击舱,并关闭射击舱的舱门,将自己关在里面。



尾炮手的视野非常好,尾炮是当时轰炸机最有力的自卫武器,所以操作尾炮的都是最好的射击手。


所有的机载设备都得到了完美修复。


机身内部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修复非常完美。


即便是参观者无法看到的细节都进行了修复。


B-29的所有控制都通过这些钢缆实现。

轰炸广岛的飞行员名叫保罗·蒂贝茨,曾被誉为美军“最好的飞行员”,此次任务的指挥官。在晚年时,有记者去采访他,问他有没有对当年的行动后悔过,毕竟那次行动屠杀了太多的人,而且还是无辜的平民。蒂贝茨平静地解释说:“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而内疚,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看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记录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肚子里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挨了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挨原子弹。” 



本人是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